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评论话语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0-08-11 15:24:12 点击次数:226
中国人民大学涂光晋教授将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评论的发展与变化概括为“多媒体生存(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多功能延伸(舆论引导、舆论监督、舆论集散、舆论整合)、多主体参与(编辑记者评论、公众评论、专家评论)”。①笔者发现在新闻评论发展与变化的背后,亦隐含着新闻评论话语从官方话语、精英话语到民生话语的嬗变。当然,这样的嬗变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的替代关系,而是各种话语共同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博弈与整合的过程。
关键词:新闻评论;话语嬗变;舆论引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迁,中国新闻事业无疑在中国历史上写下生动而深刻的一页,而作为具有“灵魂”和“旗帜”意义的新闻评论,在这历史的一页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社会经历深刻转型的30多年中,新闻评论经历了从内容到形式、从功能到格局的全方位变化,这些巨大变化既是社会变动的产物,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中国人民大学涂光晋教授将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评论的发展与变化概括为“多媒体生存(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多功能延伸(舆论引导、舆论监督、舆论集散、舆论整合)、多主体参与(编辑记者评论、公众评论、专家评论)”。①笔者发现在新闻评论发展与变化的背后,亦隐含着新闻评论话语从官方话语、精英话语到民生话语的嬗变。当然,这样的嬗变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的替代关系,而是各种话语共同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博弈与整合的过程。
舆论引导:官方话语的主导地位
从1978年到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十多年间,中国的新闻评论在题材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征,即侧重重大的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文章发表后也往往能够产生重大的政治影响,不仅在当时产生过轰动效应,甚至在若干年后仍然让人记忆犹新。②以《人民日报》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为代表的党报评论,以重大方针政策或重大社会问题为评论对象,以思想解放、舆论引导为主导功能,充当了开启民智、为改革摇旗呐喊的思想启蒙者的角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党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评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拉开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大幕,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由新闻评论推动的这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倡导了科学精神,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新闻评论再次站在了引领时代的制高点。
由于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和敏感性,当时新闻评论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新闻评论工作者手中。新闻评论的话语主体构成相对单一,主要是各类媒体中具有较强政治性和较高理论素养的专业新闻评论员,也有党政领导写作重要评论的传统,表现为“来论”、“代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等形式。群众参与媒体评论的机会较少,仅有一些评论专栏和读者来信栏目刊发群众来论。
因此,这一时期的新闻评论具有明显的政治背景和官方色彩,主要是官方话语占据主导地位。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评论重点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着力引导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