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主流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全媒体时代党报深度报道的现实体现

发布时间:2020-08-11 15:24:12 点击次数:205

面对来势汹涌的新兴媒体,主流媒体是在“报纸还能存活多久”的疑问中“自我唱衰”,还是审时度势、从容应对,从而实现“自我救赎”?在全媒体时代,党报只有敢于突破,大胆创新,在二次传播和舆论引导上下功夫,提高新闻、政策解读能力,增强宏观和深度叙事能力,从信息传播者向意见传播者转变,从传统政治宣传方式向有效的新闻传播转变,才能保持党报的永恒魅力和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内容为王;高端策划;拓展新闻;权威解读

  【摘要】面对来势汹涌的新兴媒体,主流媒体是在“报纸还能存活多久”的疑问中“自我唱衰”,还是审时度势、从容应对,从而实现“自我救赎”?在全媒体时代,党报只有敢于突破,大胆创新,在二次传播和舆论引导上下功夫,提高新闻、政策解读能力,增强宏观和深度叙事能力,从信息传播者向意见传播者转变,从传统政治宣传方式向有效的新闻传播转变,才能保持党报的永恒魅力和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内容为王;高端策划;拓展新闻;权威解读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面对来势汹涌的新兴媒体,主流媒体是在“报纸还能存活多久”的疑问中“自我唱衰”,还是审时度势、从容应对,从而实现“自我救赎”?

  毋庸置疑,新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快速与同步、传播内容的丰富与透明、传播方式的交流与互动以及传播渠道的通畅与便捷,使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只能望其项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新媒体的专业水准不高、队伍参差不齐,存在“复制多、原创少、碎片化、浅层次”的缺陷,因此,无论是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还是在传播科学真理、宣传先进文化、弘扬高尚情操、倡导科学精神方面的深度和力度、底蕴与功力,都难与主流媒体特别是党报比肩。

  所以,主流媒体尤其是党报,只要顺势而上,敢于突破,大胆创新,积极应对,就能保持党报的永恒魅力和品牌影响力。那么,如何才能找准突破口?我认为,加强深度报道是强化党报品牌影响力的一个有力抓手和现实途径。

  深度报道是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以详尽的事实系统地、集中地反映、阐述、剖析和解读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热点话题,抓人眼球,引人思考,从而实现报纸的本质功能。

  抓好内容:谁占领了内容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制胜的法宝

  对媒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报道的内容,任何时候,“内容为王”都是第一准则。尤其是对党报来说,导向是灵魂,真实是生命,所以,党报的每一篇报道都应该发掘那些沉没的声音,倾听那些无声的诉求,把新闻写进百姓的心坎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但是,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对一些报纸来说,所刊发的文章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甚至记者自己写的稿件自己都不看。记者连自己写的文章都不看,凭什么要求读者接受和关注呢?因此,要保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内容生产。

  以思想高度提升报道深度。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有组织地拓展报道的广度,提升新闻的思想高度,从而形成报道的深度。当今时代,主流媒体只有在二次传播和舆论引导上下功夫,提高新闻、政策解读能力,增强宏观和深度叙事能力,从信息传播者向意见传播者转变,从传统政治宣传方式向有效的新闻传播转变,才能强化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引导力,抢占思想引领制高点,主导社会话语权。[1]

  2012年12月,《河南日报》“何平九论”第九篇《在转变中赢得大发展——九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个省级党报的评论能获得这一殊荣,实属难得,是一次很大的突破。仔细翻阅品鉴这组报道,可以发现诸多亮点,得奖确在情理之中。

  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个宏伟目标,河南日报党委会、编委会在吃透中央和省委精神的前提下,紧扣“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理念,在深入实际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推出了何平系列政论文章,即“何平九论”,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体现了地方工作重点,既准确把握了新闻热点,又具有战略高度,政治性、大局性、群众性兼备。

  以河南为背景,“何平九论”论的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切入点和有效手段,是符合河南实际的重要命题;放在更高层面上看,涉及的是深刻认识执政党建设规律和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升党的执政水平等重大课题,涉及领导科学的诸多方法论,具有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

  “何平九论”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深邃的理性思考,充满张力和思辨的逻辑表达,深刻探讨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发出了《河南日报》的最强音,达到了做有硬度的新闻,传递思想声音的高度和深度。

  以高端策划彰显党报影响力。在信息资源空前共享的大背景下,只有未雨绸缪,策划先行,才能打好主动仗,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深、你深我精,彰显党报品牌的独特魅力。

  2012年11月底,国务院同意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的消息传出,全省振奋,全国瞩目,全球关注。河南日报党委会、编委会敏锐地认识到,这是继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河南迎来的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于是对此进行了重磅策划,点兵布阵,组建了郑州航空港报道工作室,提出要以前所未有的“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关注这一重大新闻,以全球意识、观点意识、示范意识、问题意识、民生意识统领整个报道,推出新闻特别策划《奋飞》特刊。

  从2013年4月10日起,在《河南日报》一版推出高端访谈,先后对全球航空经济第一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中国临空经济研究第一人”曹允春教授以及业界“大腕”进行访谈,就航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郑州建设航空港的优势及可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从4月11日起,以每天两个整版的规模,先后推出10个专版,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进行全面解读。

  同时,在4月25日一版刊发长篇通讯《起飞的“中原梦”》,以磅礴的气势和恢弘的笔触,揭示了建设郑州航空港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在6月4日一版刊发本报编辑部文章《崛起吧,航空港》,以回顾为主题与前一篇相互呼应,总结和提升了整体报道。

  《奋飞》特刊历时两个月,先后推出了五大系列近20万字的报道,其中包括40多条权威发布、40余个主题专版和两大重磅文章。这组报道,以高端的策划,周密的部署,大胆的创新,精彩不断,亮点纷呈,创造出《河南日报》报道史上诸多“第一次”,彰显了党报的领跑姿态,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和品牌影响力。

  以热点问题、焦点话题的追踪调查引起广泛共鸣。信息时代,面对诸多海量的新闻信息,更吸引读者的报道是:告诉你为什么?还有什么。就是在提供新闻的同时还着重提供新闻的背景、细节、分析等权威声音,使报道由一般的贴近向有高度、有深度的贴近转变。

  《河南日报》2012年在新闻版上开设的“记者调查”专栏,就是针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和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的深度聚焦和分析。

  比如该专栏刊发的《“余额宝”、“活期宝”、“现金宝”……在线金融产品搅动理财“江湖” “余额宝”们真是生钱“神器”吗?》《科技养惰性 外语抢风头 使用欠规范 汉字咋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相对安全的芯片卡遭遇银行、用户两头“冷” 银行卡“磁”旧迎“芯”难在哪?》《免费送票信者少 票价打折疑者众 “铁老大”弯腰为啥难换百姓点头》等文章,抓住与群众当下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在深入采访调查,翻阅大量有关资料,并把现代多种知识和大量繁杂的数据吃透、理清后,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对群众疑惑甚至质疑的问题进行了清晰解答,引起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

  这些报道正视社会问题,触及社会现实,把内容向深度聚合,让读者从消遣性、欣赏性阅读转向需求性、关注性阅读。同时,这些报道还着重分析新闻背景,提供权威声音,阐述党报立场,进一步增强了党报的权威性、责任感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