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深入、独立思考:突发灾难现场报道的突破与延伸 ——天津港“8·12”火灾爆炸核心区报道亲历

发布时间:2020-08-11 15:24:11 点击次数:194

天津港“ 8 · 12 ”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惨烈令世界震惊,如何通过及时、准确的一手报道,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与不断衍生出的谣言“赛跑” ,已经成为当前主流媒体记者攻坚的重点和着力突破的关键。

关键词:;思考;爆炸;爆炸核心;灾难

   □?文/毛振华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惨烈令世界震惊,如何通过及时、准确的一手报道,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与不断衍生出的谣言“赛跑”,已经成为当前主流媒体记者攻坚的重点和着力突破的关键。记者历经11日天津港爆炸一线蹲点,对突发性灾难报道有了更深理解与思考。

前后方联动让准确报道跑出时效性

   突发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的时效难以与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平台匹敌。新媒体平台中除记者团队的报道外,还集纳了网友现场的所见所闻,尽管迅速,但真实性往往有所不足。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媒体前方与后方互动的“保真”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天津港爆炸发生在12日晚11时30分左右。当晚11时40分,还在北京参与专家调研的我接到了第一个朋友的爆料电话:“开发区这边发生爆炸了,跟地震一样,烟雾升起来几十米高,像蘑菇云。”听到朋友在电话中颤抖的声音,我第一感觉是:这绝非一般性的火灾、爆炸,很可能是造成重大伤亡的突发事故。

   我在新华社天津分社负责滨海新区日常报道,在当地建立了广泛的人脉。鉴于事情重大,在搜索微信朋友圈、微博,确认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我又进一步联络在滨海新区工作、生活的多位朋友,进一步落实了事实及部分细节,并迅速抢发报道。在13日0时54分,新华社对此事的首条报道《天津滨海新区深夜发生剧烈爆炸 烟尘高达数十米》正式播发。报道不但明确了爆炸的事实,而且较新媒体平台的片段式与揣测式报道,对爆炸发生的时间(11时30分)、地点(滨海新区开发区周边)、现场描述(爆炸火光冲天,引发的烟尘高达数十米)、人员伤亡情况(有伤员送往附近的医院)等,从事后回顾看均较为准确,在主流媒体中率先发出了准确报道的声音。

   随着事态严重性不断升级,在天津的文字、摄影、视频多位同事连夜分多路赶往现场,并于13日凌晨1时左右陆续到达爆炸事发地点。为进一步提高报道时效性,同时彻底释放前方报道记者写稿压力,我和同在北京的天津分社副总编辑刘元旭紧急在宾馆碰头,组成后方报道小组,通过电话、微信群等多种手段,整理来自前方的鲜活报道素材并快速成稿刊发。

   根据前方反馈的信息,我在凌晨1时左右联系到距离事发地点较近的泰达医院院长陆芸。电话那头的她急匆匆地说,她正在赶往医院途中,而且“全院投入20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伤员紧急救治,伤者多为玻璃、碎石扎伤,部分伤者伤势较为严重”“暂时没有收治死亡病例”。我一面紧急将这些重要信息结合现场了解到的情况撰写成稿件刊发,同时又将泰达医院可能收治有大量伤员的信息传递回前方。泰达医院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不但成为爆炸伤者救援的前沿阵地,也成为记者采访源源不断的素材源泉。

   由于现场写稿条件有限,前方同事将采访的内容转而以口述的方式传入微信群里,这在当晚报道中被证明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当地政府官员、爆炸周边居民、医院伤者、亲历事件经过的货车司机……大量一手鲜活素材源源不断以口述语音的方式传进来。我则在后方快速整理成文字,并且分类组合成稿。《居民描述惊魂一刻:爆炸冲击如地震 现场涌起“蘑菇云”》《天津滨海新区爆炸抢险现场已有两名消防官兵失联》等现场权威报道源源不断地发出,有力地抢占了舆论阵地。